优质的服务流程
· quality of service processes ·
需求沟通倾听客户需求,了解用户使用环境和现场工况
方案设计根据现场实际工况,针对性出具解决方案
合同签订技术和商务规范确认,签订合作协议
产品制作选择最优质的元器件,严格按照技术协议
调试安装现场规范安装,静态动态调试,分析仪运行
售后服务后续维护,持续跟进,终身维修
山东济南市槐荫区太平河南路1567号均和云谷济南汇智港6号楼
问:最近环保督察对火电企业在线监测方面发现了哪些主要问题?
答:2025年9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华能、大唐、国家电投三家央企反馈的情况显示,在线监测问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一是数据真实性问题。华能集团下属企业存在用进气流量替代尾气流量、虚假标记设备运行状态等弄虚作假行为;大唐集团部分企业通过修改参数、改变采样条件等方式逃避监管。
二是设备规范性问题。国家电投部分企业在线监测设备安装和运行不规范,导致测量结果低于实际值;多家企业存在仪器性能不达标、运维不规范等问题。
三是管理漏洞问题。华能集团内部管理偏弱偏软,履职尽责不到位;国家电投“厂中厂”环境管理缺失,出租厂房后缺乏监督管理。
四是排放控制问题。部分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不稳定,机组启停时段超标排放,个别企业甚至长期停运处理设施。
问:火电企业在线监测系统通常存在哪些技术性漏洞?
答:从技术层面看,火电企业CEMS常见问题包括:
采样位置问题:许多企业采样点位于水平烟道或烟囱与脱硫设施连接处,烟道面积大且无直管段,在不同负荷下流场分布差异大,导致数据不能真实反映工况。
设备落后问题:早期安装的设备功能性能不满足最新要求,如等速采样功能缺失、采样探杆未加热、关键参数未监测监控等。
设备选型不当:对烟气量大、监测断面直径大的特点,选用了采样量小、探杆短的设备,无法适应流场分布不均匀情况。
比对校验漏洞:采样平台不规范(如8米直径烟囱仅一个采样孔),第三方比对监测流于形式,企业对其监管缺失。
问:为什么氨逃逸监测成为火电企业的难点?
答:氨逃逸监测确实面临特殊技术挑战:
测量环境恶劣:SCR系统烟气含尘量高,大量灰尘严重影响激光投射光程;锅炉运行中风机震动导致发射与接收探头错位,影响光谱信息捕捉。
数据准确性存疑:研究数据显示,离线分析氨逃逸均值为2.02μL/L,而在线监测均值只有0.46μL/L,相差4倍多,准确性明显不足。
监测点位布局不合理:多数企业监测点安装在便于检修但无法代表整个烟道气流状态的位置,尤其是先脱硝后脱硫工艺,湿法脱硫后氨逃逸监测数据长时间近零,难以反映真实情况。
问:针对在线监测问题,火电企业应采取哪些具体整改措施?
答: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整改:
技术层面:
优化监测点位布局,采用多测点布置方式,确保测点能代表整个烟道气流状态
对老旧设备进行升级,确保具备自动标记、等速采样等最新功能
优先选用具备自动标记功能的自动监测设备,减少人为干预
管理层面:
建立多重数据比对验证机制,定期采用离线分析方法进行比对
加强运维管理标准化,建立严格的运维服务商选择标准和监督机制
引入用电监测数据,实时反映治污设施运行状态
制度建设:
完善内部环保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强化履职尽责
建立在线监测数据质量责任制,确保数据真实准确
加强员工环保培训,提高全员环保意识
问:环保监管在未来将如何发展?企业应如何应对?
答:环保监管正呈现三个明显趋势:
向非现场监管转变:生态环境部门正充分利用用电监控等手段,实现设备开停有数、治污效果可查,减少对现场检查的依赖。
向多源数据融合发展:当系统发现数据超标时,会自动联动用电数据核查治污设备运行状态,智能识别模型能有效区分真实超标与特殊情况。
与能源转型深度融合:随着煤电深度参与调峰,环保要求正与能源转型政策相结合,企业需要统筹考虑环保合规与运行灵活性。
面对这些趋势,火电企业应当:
主动适应非现场监管模式,确保各类监控设备稳定运行、数据真实可靠
提前规划设备更新改造,满足更严格的环保要求
将环保管理融入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实现环保与生产的智能协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