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的服务流程
· quality of service processes ·
需求沟通倾听客户需求,了解用户使用环境和现场工况
方案设计根据现场实际工况,针对性出具解决方案
合同签订技术和商务规范确认,签订合作协议
产品制作选择最优质的元器件,严格按照技术协议
调试安装现场规范安装,静态动态调试,分析仪运行
售后服务后续维护,持续跟进,终身维修
山东济南市槐荫区太平河南路1567号均和云谷济南汇智港6号楼
2025年5月12日,生态环境部发布消息,《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口监测点位设置技术规范》(HJ1405-2024)正式实施,这意味着执行近30年的“前6后3”采样口设置原则退出历史舞台,废气采样口进入“前4后2”时代。企业作为排污主体,必须迅速了解新旧标准差异,掌握整改要点,以确保合规运营。
一、新旧标准核心差异对比
(一)监测断面设置
旧标准(GB/T16157/HJ/T397)要求“前6后3”,即采样断面距弯头、阀门、变径管等下游方向≥6倍烟道直径,上游方向≥3倍。新标准(HJ1405)调整为“前4后2”,若无法满足,可选择流速均方差≤0.15的稳定断面。已满足“前6后3”的采样口无需改造位置,但自动监测断面必须位于手工断面上游0.5米内。
(二)监测孔设置
旧标准规定手工孔内径≥80mm,气态污染物≥40mm。新标准统一要求监测孔内径≥80mm,且正压高温或有毒气体的排放口必须配备带闸板阀的防喷监测孔。新增规定,圆形烟道直径>3.5m时,需设置4个垂直监测孔。
(三)工作平台
旧标准要求工作平台面积≥1.5㎡,护栏高1.1m。新标准则要求必须建设永久平台,长度≥2m,宽度根据烟道直径动态调整,当烟道直径>1m时,宽度≥2m。
(四)梯架系统
新标准对梯架系统新增分级管理。高度在0.5-2m时,设置固定钢梯;2-6m时,可选用钢斜梯或转梯;6-20m时,需加设梯间平台;超过20m时,应安装升降梯;超过40m时,必须配置电梯。
二、企业整改四大重点
(一)优先核查高危点位
重点检查正压输送、高温、有毒废气排放口,必须配备防喷监测孔并加装安全警示标识,这是保障人员安全和监测数据准确性的关键环节。
(二)平台合规性改造
对现有临时平台进行永久性加固,统一护栏高度至1.2m,确保监测孔距平台面保持1.2-1.3m,直径>1m的烟道需配置≥2m宽的操作平台,为监测工作提供安全、便利的环境。
(三)自动监测系统校准
确保自动监测断面位于手工断面上游0.5m范围内,建议使用激光测距仪进行位置校验,以保证自动监测数据与手工监测数据的准确对应,避免因位置偏差导致数据偏差。
(四)特殊场景处理
对于无法满足“前4后2”的排放口,要开展流场模拟验证,确保流速均方差≤0.15;在监测报告中注明特殊工况;每季度增加1次人工比对监测,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三、过渡期应对建议
2025年12月31日前,企业需完成现有排放口的合规性评估。新建项目必须按照新规设计,旧改项目可沿用原合规点位。企业要重点关注梯架改造成本,合理规划资金投入,确保整改工作顺利进行。
四、技术答疑常见问题解答
(一)符合“前6后3”的采样口是否需要改造?
无需改造位置,但需按新规补充平台、梯架等配套设施,以满足新标准的全面要求。
(二)矩形烟道如何计算当量直径?
当量直径=2×长×宽/(长+宽),对于异型烟道,需委托专业机构测算,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三)监测孔密封盖丢失如何处理?
立即停用并24小时内报备,使用临时封堵时,需采用防腐蚀材料,防止因密封不严导致的监测数据偏差或安全事故。
废气采样口新规的实施,是环境监测领域的一次重要变革,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积极行动,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实现合规排放,为环境保护贡献力量。